【艺家说】宋心易:从工笔画中,品读君子“赏绘长物”与生活“止于园林”

“你以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
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
宋心易的作品,氛围清淡雅逸,配上沉静的题字,一缕烟升起,不论是“君子身外之物的‘长物’”,还是“生活止于园林的‘止园’”,仿佛可以不被外界的事物干扰。
宋心易在创作时也是独立的,保有她自己的创作语境。作为创作者,她保持清醒,不陶醉在虚无缥缈的艺术外衣里,关注内容的创作,关注视觉语言的产生。
《长物志小品•橘》40x26cm 纸本 2021年
宋心易将艺术放在“茶余饭后”,她的作品隐逸又雅致,将工笔画精巧、优雅又诗意的氛围与生活化的景物结合在画面上,在当下的绘画界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作品被多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和藏家收藏。
近年来宋心易的创作回望中国传统文化,将目光聚集在君子“长物”上。作品系列《长物绘》,独树一帜的新工笔绘画风格与创新技法相互融合,同时不失中国画风雅的传统韵味,画面透露出从容不迫的禅意和静雅气息。
🚶 关于艺术家     展位号:A37
宋扬
198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笔名宋心易。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现为职业画家 。
展览经历

2021年5月 物·色——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南京宏今美术馆

2020年12月 禅心墨韵一一天印山美术展,南京定林寺天印山美术馆

2020年10月 南画大承第二回,南京宁海中学美术馆

2020年5月 “反观实验”,金陵美术馆艺术空间

2019年12月 “不倚——宋扬作品展”,金陵美术馆画廊

2019年6月 “画说·莲语-2019画荷名家作品联展”,南京更斯艺术馆,初见美术馆

2018年10月 “融绘——当然青年作品展(澳门站)”

2018澳门国际文化艺术品展览会

2018年8月 “心画 妙手”——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南京更斯艺术馆

2018年5月 “六人·六法、艺术·同侪”——百家湖美术馆名家个人展系列(二)

2018年1月 “长物绘——宋扬个人作品展”,逸空间,南京;

2017年12月 江苏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荷而不同”——2017苏派名家画江苏主题创作巡回展

2017年10月 江苏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笔上明城·画里金陵”四地书画巡回展,参展作品被南京市政府城墙管委会收藏,并发行邮政明信片

2017年8月 中国—新加披紫金书画精品展

2017年5月 第十届杭州艺术博览会

2016年12月 绘画作品授权搜狗输入法,推出两款皮肤“莲华心地”“竹里馆”

2016年12月 “金陵之夜——2016百家湖城市艺术博览会”,南京万达希尔顿酒店

2016年11月 “翰墨禅韵——名家书画邀请展(第二季)”,南京栖霞寺云谷书画院

2016年8月 “荷而不同——2016江苏名家荷花主题创作邀请展”,宣和艺术馆

2016年7月 “匠心独运——2016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同曦艺术馆

2016年5月 第九届杭州艺术博览会

2016年5月 艺术南京国际艺术品博览会

2016年3月 “情感与温度——花开六尘”,六尘艺术馆

2016年3月 “我们爱和平——两岸四地名家书画展”,香港中央图书馆

2016年1月 “文脉与精神——中国画邀请展”,无锡苏珈美术馆

2015年11月 “点绛唇”艺术慢生活主题邀请展,国艺堂美术馆

2015年10月 “四句偈”第一回,大缘艺术馆

2015年6月 “长物有意,绘笔从心”——宋扬《长物绘》系列作品展,六尘艺术馆

2015年3月 “花开六尘——中国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第四回)”,六尘艺术馆(南京,杭州)

2015年1月 “若往若来——80后新生代艺术家邀请展”,江苏广电总台主办,大象艺术馆

2014年3月 “书画三人行”,无为艺术馆

2013年5月 第二届“不可思艺”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10年7月 作品《半屏》,入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三次新人美术作品展

本次【艺家说】对话艺术家宋心易,聊聊创作可以从哪里开始。她眼中的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上海带你一探究竟。(以下内容以问答形式呈现,艺术上海=Q)

 
🎤 Q&A  TIME
Q1:宋老师,我们都知道艺术早已浸入到您的基因之中,那我们想知道,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您个人来讲,您与艺术的渊源在哪里?
“浸入基因”有点夸张了,毕竟我整天宣称只是茶余饭后研究艺术,但说“茶余饭后”也绝非否定艺术的价值和地位。说到“浸入基因”,我倒觉得涂涂画画一定是人类的基因属性之一,从原始洞窟壁画到眼下大大小小的画廊,画画一直在存续流传。回到我个人,我跟艺术的渊源是因为祖父辈叔父辈的亲人里不止一位从事职业画家道路,其中最优秀的数舅公,算是民国时代在一方省会赫赫有名吧,但是我与怹并没有直接交集,在我出生前一年怹便仙逝了,不过舅公确对亲族们起到了光环笼罩的效应。
《长物绘·夜熏》 58x26cm 纸本 2021年
但说到渊源,实在又觉得有“倒推”嫌疑,毕竟我全职从事绘画创作应该说是必然加偶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更靠谱的“渊源”,应该是我生来个性比较要强,对形象思维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幼时开始就能坐得住学画,经历了很多年“达芬奇画鸡蛋”的基本功阶段,这导致我后来高考顺理成章选择了艺术院校。回想起来,我学业一路平坦顺遂,这是让我决意投入纯艺术绘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素吧。
Q2:您的《长物绘》《止园》都选择了将创作的目光集中在带有时代印记的物和景作为创作的题材,是什么激发您创作这类的题材的?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与我同时期前后出生的几代人,现在看成了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我的青少年时期整个社会都是“崇洋媚外”的,文艺界更是言必称梵高卡夫卡,一方面是自发自觉,一方面也是受时代影响。
在我研究生期间,我突然开始回眸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导火索很多,但让我印象深刻诱发这一变化的事件是2004年左右看了一本小书,叫《插图的故事》,黄裳先生写的,图文并茂地漫谈了明代木刻版画,后来又读了马未都先生的几本古玩收藏的书。那阵子对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心潮澎湃,兴趣盎然。
《长物志小品•忘忧》66x26cm 纸本 2021年
(绘画)起初,我用油画形式创作了一批明式家具系列的作品,后来转用水彩,接着很快确立了以工笔画的形式作为自己的绘画风格。
最早引起大家关注并进入收藏市场的作品是《长物绘》系列,名称的来源是致敬明代儒士文震亨的著作《长物志》。“长”字此处读“丈”音,“长物”是旧时文人自嘲的身外物、多余物、无用物。白居易的《消暑诗》有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毕竟古时文人崇尚(至少作文里表现为崇尚)“君子固穷”的价值观。长物当然都是文雅精物,自然价值不菲,听评书会听到形容一个人穷困潦倒就说他“身无长物”。
《止园•芭蕉弥勒》66x26cm 纸本 2021年
《止园》是后来创作的一个系列。生活止于园林是美好的期望,当然踏出门就是繁华更好,古时豪富儒绅的终极住所就是这样。我出生并一直居住的南京历来就有不少这样的园林,最有名的如清代袁枚的随园(虽然现在已经灰飞烟灭),还有保存下来的甘家大院。我幼时成长的居所就正正地盖在曹雪芹家原址,亲眼见过挖水管挖出满地的青花瓷碎片,那个场景一直深深定格刻印在我的脑海中。如果说我画的《止园》系列承蒙了不少错爱,可能是受这片土壤的滋养吧。
Q3:南京之前因为有疫情被封城,这段身处疫情的中心经历,会影响您之后的创作吗?
南京封城最直接的影响是快递进不了城了。近六七年来我全职居家创作,每天伏案画画6至10个小时,所以疫情对我的生活状态影响不大。但是经历过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这次南京确实还是陷入了集体紧张焦虑的一个月。如果说疫情前后创作有哪些改变,可能是感恩之情更多了。
《长物绘·天官赐福》70x34cm 纸本 2021年
Q4:您这次将会与纪太年老师进行双人联展,这次展览中的作品您会更侧重于哪方面?
我和纪老师亦师亦友,我们的作品类别都是工笔画,我的尺幅偏小,纪老师更习惯画大尺幅的作品。同作为职业画家,我们碰面的机会特别少,但是每次见面时就成了“话痨”,围绕艺术有聊不完的话。纪老师身兼几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又是若干机构的艺术顾问,他不但画作不断创新,还有等身著作以及每年的各处讲座。我更多的时候是以他为榜样,督促自己要更加努力。
《长物绘·如意柿》66x26cm 纸本 2021年
这次有机会第一次和纪老师做双人联展,也是源于我们共同对此次展会以及对上海这个近邻城市的好感。这次展会,我计划除了带上《长物绘》和《止园》系列的作品外,还会展出今年年初创作的《长物志小品》系列。新系列作品内容和氛围呈现出更加轻松愉快的风格,静待知音。
Q5:在现在这个创作题材非常丰富的创作环境里,从您的角度来说,是如何看待工笔画领域如今发展的?
这么宏观伟略的角度我还真没有专门想过,我时常觉得创作者和受众(包括评论家理论家)的语境是不同的,这个语境其实牵扯的是核心思维或者说创作逻辑。我现在尽量不去争论艺术名词、概念,包括流派、风格、分类甚至技法等,因为没有约定俗成的称呼,大家又怎么去交流和沟通呢?所以必须要认可和使用这些名词,行业的繁荣发展也需要这些语言要素。
《长物绘•永春佛手》二 58x26cm 纸本 2021年
但我有一套自己的语境,不需要表达出来与外界进行任何交流,可以不受干扰的对艺术和创作表达自我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表达并不能精准,词不达意徒增麻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内里的这套勉强称为创作逻辑的东西,是用于实际绘画创作的,而不是用于理论层面的实践。
相较于几千年前的绘画环境,现在的创作题材可谓非常丰富,我个人认为这种变化根本上是源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变革,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衍生变化之一。
《长物绘·扫落英》100x30cm 纸本 2020
作为创作者要头脑清醒,知道缘由,我从没有陶醉在虚无缥缈的艺术外衣里,时刻清楚自己的任务就是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做好内容创作,因为我从事的恰好是“生产”精神产品,它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它会附带给“生产者”以形而上的解读和传播,这是结果,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功劳。
信息全面展开、创作题材十分自由的创作环境里,创作者具体的创作行为仍然是个人的、具体的,虽然对工笔画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零散的感知,但我仍很难做出具体评判及描述。

以上是艺术家宋心易对艺术以及自我创作风格的解读和认知,期待未来带给我们更多优秀作品。关于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欢迎大家前往11月25日举办的“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近距离欣赏观摩,我们艺博会现场见!

 

 

 

--END--